理論園地
網站首頁  -  理論學習  -  理論園地  -  正文
人民日報:“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衆心坎上”(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來源: 時間:2024-02-01 點擊量:

“我心裡一直惦念着災區的人民群衆。”2023年11月10日,在北京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水峪嘴村考察災後恢複重建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共産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永遠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災後恢複重建,都會全力以赴。”

時時放心不下的牽挂,始終萦繞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頭。

2023年4月3日,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踐行宗旨為民造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衆心坎上,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切為了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為什麼人的問題,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的性質。

一路走來,殷殷牽挂。“我幾年前來過雄安,還是挂念這個地方。特别是回遷群衆,涉及幾十萬人,想看看他們現在生活怎麼樣了。”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雄安新區,專程前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對于回遷群衆的老有所養、衣食住行等情況,細細問、認真瞧。

民生小事,念茲在茲。2023年6月,在内蒙古考察,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哪,都惦念着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田埂上,細問土地的流轉承包是否惠農,鹽堿地的改造模式能否複制;沙地裡,思索着光伏産業的發展是否可以實現多元經濟的共赢……

“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這是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心無百姓莫為“官”》一文中寫下的一句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解決好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新征程,答好“人民至上”考題關乎全局。

一切依靠人民。

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

站穩人民立場,不僅是深厚情懷和初心使命,也是重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黃土地到中南海,習近平同志始終堅持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向人民問計,聽人民心聲。“正确的道路從哪裡來?從群衆中來。”

以調研開局,以調研開路。新時代十年來,基層一線,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去得最多的地方。大涼山的鄉親們一直記着:2018年年初,總書記乘飛機3個多小時,在深山裡又輾轉奔波兩三個小時來看望他們。

“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群衆路線”。2023年,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從嶺南大地到河套平原,從江南水鄉到天府之國,看“黃金水道”車船如織,聽企業車間機器轟鳴,進社區農家體察民情……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範,做了生動而深刻的調研示範。

發展造福人民。

人是發展的主體,也是發展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人民群衆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主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準”。

“人民需要”,成為中國共産黨人衡量中國社會發展的标尺、定義時代進步的标識。

“隻要是人民群衆歡迎、咧嘴笑的事,再難也要幹到底;隻要是人民群衆不高興、撇嘴的事,就堅決不要幹!”

老舊小區加快改造,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養老、托育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多地加快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送戲下鄉、搭建城鄉書房……樁樁件件為民實事,直抵人心,赢得民心。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就、建設成果是為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精準扶貧‘瓦吉瓦’(好得很)!”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昭覺縣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說。如今,習近平總書記牽挂的涼山貧困群衆早已摘了窮帽,斷了窮根。

2023年7月28日,成都第三十一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上,吉好也求的女兒吉好有果,跟夥伴們一起唱響了《國旗國旗真美麗》,悠揚的歌聲唱進每個人心中。

“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願變朵小紅雲,飛上藍天親親你……”

  • 微信二維碼

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037号 6774澳门永利東七樓6774澳门永利 
郵編:430074 | 電話:027-87543152  傳真:027-87543152
投稿郵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版權所有 ◎ 6774永利(澳门)有限公司-Baidu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