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網站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6774澳门永利成功主辦第八屆中國青年社會學者論壇暨人口老齡化時代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研讨會

來源: 時間:2023-10-18 點擊量:



2023年10月14日至15日,由6774澳门永利主辦、6774澳门永利養老服務研究中心與學術集刊《養老研究》編輯部承辦的第八屆中國青年社會學者論壇于線上舉行。此次論壇以“人口老齡化時代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為主題。論壇開幕式由6774澳门永利副院長劉成斌教授主持,6774澳门永利黨委黨委、副校長許曉東,人文社科處處長李志強、6774澳门永利黨委書記徐進分别緻歡迎詞。來自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多倫多大學、日本女子大學、韓國高麗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6774澳门永利、中南财經政法大學、西北大學、蘇州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鄭州大學、東北财經大學、深圳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和數據管理中心、浙江紅船幹部學院、湖南省委黨校、等20多所高校與研究機構的100餘位專家學者、研究生參與了本次會議。

許曉東在緻辭中指出,6774澳门永利養老服務研究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級項目30餘項,多篇政策研究成果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多項研究獲省市級榮譽,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和政策完善發揮了積極作用。許曉東強調,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社會和諧穩定,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位專家深入交流研讨,為推動新時代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讓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李志強在緻辭中指出,6774澳门永利非常重視人文社科發展建設,目前,已建有涵蓋7個學科門類13個文科院系。他指出,我校是我國恢複、重建社會學學科最早的高校之一,我校6774澳门永利已初步形成社會學、人口學、社會保障、社會工作四個相互支撐的二級學科體系。他指出,本次論壇主題“人口老齡化時代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是我校文科的重要特色研究方向,以丁建定教授為代表的一批6774澳门永利老師在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優秀成果。相信本次論壇将會激發出各位專家學者更多的創新想法,推動學術研究不斷向前發展。

徐進在緻辭中指出,中國青年社會學者論壇是6774澳门永利聯合國内知名青年社會學者發起,論壇定位“高、新、精”,旨在為全國青年社會學者搭建交流溝通的平台,展現當代青年社會學者的精神風貌和學術追求。我校6774澳门永利學科建設體系完善,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多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及校級平台。她指出,“人口老齡化時代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發展”正是響應國家戰略,想國家之所想、應國家之所需,通過各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産生新思想、找到新方法、取得新成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貢獻新方案。

 

會議合影

 

在大會進入主旨報告階段,浙江大學何文炯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基于代際均衡的老年保障制度政策優化》,他從代際矛盾出發,緊緊圍繞代際均衡的視角,來談老年保障制度政策的優化問題,提出改變以老年人為中心的人口老齡化應對思維這一核心觀點,要平衡老年與中年、青年、少年等人群的代際關系。人口老齡化對全人群都有影響,每個群體都需要社會支持,因而需要相應的保障制度,老年保障制度的定位要與相關利益協調,要注意利益均衡與可持續發展。在優化路徑上,需要重構老年保障制度體系,可以建立老年保障各項目基金收支長期平衡機制,采取以支定收、精算制度、統賬分離、職工醫保退休者繳費等措施。他指出,當前工作的重點為控制職工基本養老金增幅、提高農民養老金。

(何文炯教授作報告)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孫飛教授作題為《The effect of the low carbon pilot program on the cognitive health of older Chinese》報告,他從氣候變化的視角出發,對老年人社會脆弱性進行研究,提出氣候導緻的健康不平等問題,例如環境污染物、極寒天氣、食物和飲用水可及性等問題。該報告的研究結合中國增加綠化等低碳行動來探讨低碳行動可以促進老年人戶外的外出活動,促進老年人認知健康。最後,孫飛教授在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和友好社會等方面提供了如何幫助老年人應對的一些政策幹預和行動啟發。

孫飛教授作報告

日本女子大學沈潔教授的報告題目為《人口老齡化時代的社會政策課題——建構生活政策評價體系》。沈教授從生活政策的角度對人口老齡化社會政策的研究發表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她認為,快速發展的工業化進程使我們的生活結構和生活内容發生了巨大變化,例如老齡化、少子化、丁克家庭等。人口老齡化時代社會政策的新課題即在生産領域中出現的生活問題。由于社會生活主體者出現的變化,需要建構應對生活問題的“生活型”社會政策。在對生活政策的内涵進行解讀之後,她從勞動、生活、消費三者之間的系統性關系提出社會生活者的主體參與型社會政策的研究設計框架。基于此,呼籲我們盡快建立應對生活問題的生活政策體系和社會評價體系。

沈潔教授作報告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石智雷教授的報告題目為《家庭政策的社會分化效應研究——以産假政策為例》。石教授及其團隊根據當下産假政策的曆史脈絡和現實狀況提出了産假的“生育—工作”悖論,即産假是否會提升失業風險以及産假是否會促進生育的問題。随後他談到了産假政策對失業風險及生育行為的影響具有社會分化效應,對全國流動人口動态監測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後結果表明,産假政策的“生育-工作”悖論隻是表象,産假延長隻是提升了高社會經濟地位女性的生育意願,對于低經濟地位、低社會地位的女性反而增加了她們的失業風險。以産假為代表,對于雙薪制家庭政策本意是幫助弱勢群體,但卻在實施的過程中引緻了新的不平等,使弱勢女性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這所引起的社會分化效應應當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思考,要避免在家庭政策制定的過程中導緻更多的社會不平等。

石智雷教授作報告

本屆論壇設立三個分論壇,分别是分論壇一:老齡理論;分論壇二:智慧養老;分論壇三:老齡政策。


分論壇一“老齡理論”由《社會學評論》編輯駱骁主持,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熊波和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楊婷點評。

西北大學教授翟紹果作了題為《長壽時代養老服務創新》的報告,較為全面地分析了長壽時代下的康養紅利、養老機構所面臨的現實挑戰、養老機構管理變革和服務創新,提出以“嵌入、賦權、增能”的邏輯。他認為,可以通過加快組織結構的流程再造、加強複合型養老人才的一體化培養、加大信息技術賦能管理服務流程、設計基于人本理念打造個性化護理計劃、推進資源整合布局居家社區網絡、以及加大信息技術賦能管理服務流程等優化路徑對養老機構進行變革。從細化創新政策工具、建立與人口結構和疾病譜相适應的養老服務體系、強化和優化“服務遞送”環節以及加強綜合監管四個方面進行服務創新。

翟紹果教授作報告

四川大學副教授林熙作了題為《法國退休制度改革:結構難點、曆程特征和困境溯因》的報告,他從退休制度及其利益結構引入,從制度結構,利益矛盾、發展曆程和“法式困局”四個方面對法國退休制度改革進行分析,指明法國退休制度實質上經曆的是一個從養老金碎片化治理到全面延遲退休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過程,進而歸納出法國退休制度改革的基本特征以及導緻法國退休制度改革困境的核心原因;并以法國為借鑒對我國退休制度改革提出了退休改革的終極目标是重構老齡生命曆程,最終指向多元化的老齡人力資本發展等政策建議。

林熙副教授作報告

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楊蕾作了題為《老年喪親者的健康福祉與生活重建》的報告,她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喪親喪子者面對的創傷更具挑戰性和摧殘性,子女離世使得中國家庭不僅要面臨家庭結構缺失、家庭關系颠覆和家庭功能受損的情況,還會使該群體的社會關系、社交網絡遭受破裂,該群體也将永久性地處在社會結構不可逆轉的邊緣地位。她從喪親哀傷相關的理論與模型有經典的依戀理論、假想世界理論和意義重建視角出發,針對老年喪親者的意義與生活重建提出了基于結構化視角下的雙程模型。

楊蕾副教授作報告

鄭州大學陳甯副教授作了題為《人口負增長趨勢下社會保障的高質量發展》的報告。針對目前“代際供養失衡”現狀,我們需要推進适應人口結構變化的改革,并前瞻性地做好制度安排和思維轉變,從而實現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他提出四點政策構想:首先,構建家庭政策闆塊減輕人口負擔;其次,制定調試性政策,推進社會保障制度運行要素的改革;再者,制定前瞻性政策,推動勞動力負增長擠壓下的社會保險關系改革;最後,制定均衡性政策,提升社會保障制度的區域均衡度。

陳甯副教授作報告

東北财經大學李佳副教授作了題為《‘數字鴻溝’影響了城市低齡老年人再就業?——基于微觀數據的實證與預測》的報告,他通過計量分析和機器學習的方法,通過對“數字鴻溝”的分級解構,對老年人再就業行為提出了三個假設,并運用CPFS數據庫選取相關數據并構建計量模型,分析了“數字鴻溝”對于城市低齡老年人再就業行為的影響程度。分别運用KNN、SVM和RF三種分類器進行機器學習,預測了“數字鴻溝”對其影響的程度變化,探索消除“數字鴻溝”,拓寬老年人再就業途徑,進而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現實途徑。

李佳副教授作報告

在分論壇結束之前,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熊波主要就前兩篇文章進行點評。他指出,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前兩篇文章分别從養老服務方面和經濟兩個不同方面來談退休制度,分析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并與林熙老師展開了法國退休制度對中國借鑒的讨論,讨論指出法國改革決心和改革預期的建立對于中國而言是非常好的借鑒,實際操作層面還需關注我國自身情況。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楊婷就後三篇文章進行點評,并就報告中存在的一些學術議題同各位老師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各位老師的分享都從不同内容和視角給予參會者啟發。


分論壇二“智慧養老”專題由《江蘇社會科學》編輯部副編審史拴拴研究員主持。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趙力濤、廈門大學副教授常青松、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郭秋菊、深圳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和數據管理中心田倩男、浙江紅船幹部學院吳雯琪分作專題報告。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趙力濤分享了《智慧養老的理論與實踐》,他提出智慧養老可以利用互聯網、物聯網、計算機等現代科技,對家庭、社區和機構賦能,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養老服務,以此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健康護理和社會參與;緊接着研究中闡述了老年科技學的發展簡史以及目前流行的理論模型,重點闡釋了老齡化-科技共同構建理論(CAT),其基本框架由技術制品、設計領域、老年人的生活世界和老齡化印象共同構成,這項理論認為老年人的生活世界既包括社會關系也包括現有的技術和技能,在CAT理論指導下所帶來的設計和産品也和以往不同,這可以用于智慧養老的實踐中。

(趙力濤教授作報告)

廈門大學副教授常青松分享的題目是《退而不休與我國空巢老人的照料感知》,提出将主體性與脆弱性都考慮在内的“照料感知”概念,并分析了不同維度下的退而不休是否會對空巢老人的照料感知産生影響以及會産生怎樣的影響,及空巢老人退而不休與照料感知的關聯是否在不同的代際互動下表現出顯著的差異兩個問題。接下來常青松副教授介紹了研究設計的數據來源與樣本選擇、變量選擇、模型設計,以及實證分析的描述性統計、基準回歸與代際互動的異質性分析,并提出了結論和政策建議。

(常青松副教授作報告)

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郭秋菊從背景、數據和方法、結果和讨論、局限性與前景四個維度分享了她的文章《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Social Network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她認為生活安排、社交網絡都存在性别差異,認為和配偶住一起可以增加社交網絡規模、和孩子住一起也能增加社交網絡、獨居老人更有可能在家庭之外融入社會。根據研究的數據,證明男性老年人離開女性配偶影響很大,但女性老年人沒有男性配偶影響不是很大。

郭秋菊副教授作報告

深圳市衛生健康發展研究和數據管理中心的田倩男老師彙報的題目是《智慧健康社區建設下的老年健康服務發展》,其介紹了深圳市老年健康服務發展情況、智慧健康社區建設情況及智慧健康社區建設下的老年健康服務三方面内容。她着重介紹了深圳市智慧健康社區建設路徑,指出建設路徑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社區為核心的建設路徑,即基于深圳市福田區的健康雲管家的區街社一體化工作網絡;另一種是以社康為核心的建設路徑,即基于深圳市南山區社康5G智慧健康社區聯合實驗室為實務案例。

浙江紅船幹部學院的吳雯淇老師彙報題目為《數字賦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機制探索》。吳老師先以數字治理理論以及福利多元主義理論為理論介入,主要介紹了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根據老年人群多樣化的服務需求,探索實施“家院融合·養醫護智慧康養”服務模式,構建了集康養、醫療、護理和居家照料為一體的秀洲“安心養”應用場景;從平台重塑機制、資源優化機制、線上+線下服務供給機制三部分對浙江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進行了介紹。

多侖多大學薛佳老師、6774澳门永利王滢淇老師對五位老師的報告進行了點評,對各位老師的研究主題和研究内容都進行了肯定,薛佳老師認為前面三個題目非常具有創新性與挑戰性,研究内容非常充實,并對進一步可以改善的内容提供了建議。王老師則建議後兩項報告能夠從抽象化層面上進行高度凝練和概括。


分論壇三“老齡政策”專題由《學海》雜志主編畢素華研究員主持。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張澤滈、韓國高麗大學老齡社會研究院研究員何妨容、湖南省委黨校副教授姜耀輝、蘇州大學講師李曼、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萬琳靜分作專題報告。

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張澤滈作了題為《城市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的差異化行為調查與特征分析》的報告,她基于湖北、浙江與陝西等地的實地調研數據,從“前端”認知與獲取、“中端”使用與功能、“末端”反饋與需求三個層面對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的行為特征展開分析。她指出,應當發揮數字反哺,幫助老年人踏入數字世界,變被動為主動,重視差異化需求,改善家庭關系,使數字技術學習效果更佳,并深度融合科學技術與人文關懷對智能手機功能進行優化,設計友好型界面,增強界面的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兼容性及特别性要求。

張澤滈副教授作報告

韓國高麗大學老齡社會研究院研究員何妨容做了題為《日韓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提供、管理體系與啟示》的報告。她提出在中國老年家庭空巢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夫妻空巢老人這一現象應引起學界重視和政府投入。為此,我國居家照護服務應明确老年人夫婦家庭照顧問題的重要性并由以個人為單位的保險體系轉變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保險體系,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兩種路徑:路徑一為将生活支援定位到“保險”方式(自行選擇服務);路徑二為将生活支援定位到“福祉”方式。

何妨容研究員作報告

湖南省委黨校副教授姜耀輝以《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網絡互動激勵因素及其作用機理》為題作報告。他提出,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是推動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在實踐中,社會組織參與動力不足。而這背後的根源是激勵不足。為促進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養老服務,首先在于加強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行政網絡互動。其次要重視公益力量的互激互勵,提高養老服務的社會認同度。最後要規範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的商業網絡互動行為。

姜耀輝副教授作報告

蘇州大學講師李曼以《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的老年人安甯療護服務:理論解析、實踐現狀與發展路徑》為題作報告,對老年人安甯療護服務發展的必要性以及臨終關懷和安甯療護服務等進行了理論解讀。其後,她分階段對于政策發展現狀進行了總結,主要包括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保障安甯療護服務的可及性;規範服務供給、提升安甯療護服務的可獲得性;創造社會氛圍、提升安甯療護服務的可接受性;鼓勵個體參與提升安甯療護服務的有效性。最後,基于服務利用可及性的框架總結了安甯療護服務的發展路徑。

李曼老師作報告

西安交通大學助理教授萬琳靜以《日本應對少子老齡化的财稅政策》為題進行報告,她指出,目前日本老齡化發展速度快、高齡化明顯、人口總量減少及勞動力人口減少的老齡化現狀,這種狀況對日本社會保障帶來較大财政負擔,為應對少子老齡化的财源問題,日本進行了社會保障與稅收的一體化改革。在分析日本制度的基礎上,萬琳靜老師提出應重視頂層設計,協同推進少子化和老齡化對策;重視代際利益平衡;構建參與型社會保障;重視個人的生命體驗和需求—生活型社會政策;建立全世代友好型少子老齡化對策等經驗。

萬琳靜老師作報告

在五位學者彙報結束後,華中師範大學副教授範長煜和6774澳门永利副教授高翔分别進行了點評。兩位老師在進一步總結各位學者彙報的基礎上,不僅高度肯定了各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還進一步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可深挖的話題。

(通訊員:丁雨佳、張祺悅、王遠興、朱紫薇、範良睿、章烨、王楓、成君妍、曹蓉、伊黎明)

  • 微信二維碼

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037号 6774澳门永利東七樓6774澳门永利 
郵編:430074 | 電話:027-87543152  傳真:027-87543152
投稿郵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版權所有 ◎ 6774永利(澳门)有限公司-Baidu百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