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領導
網站首頁  -  永利概況  -  現任領導  -  正文
劉成斌 副院長

來源: 時間:2020-09-21 點擊量:

 

undefined

姓名:

劉成斌

職稱:

教授

專業方向:

社會學





  • 個人簡介:

劉成斌,男,1977年生,6774澳门永利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青年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農村社會學、發展社會學、人口社會學、風險社會學等。先後在《社會學研究》、《中國人口科學》、《人口研究》、《青年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在人民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年度項目2項),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項目及地方政府委托項目20多項。先後獲得浙江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獎、湖北省政府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社會學會十大好書推薦、6774澳门永利優秀黨員等多項獎勵。


  • 教育與工作經曆:

2000年畢業于華中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獲曆史學學士學位;

2003年畢業于6774澳门永利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6774澳门永利,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浙江師範大學工作,2011年7月至今調動到6774澳门永利工作。

2011年晉升副教授,2016年晉升教授。


  • 學術兼職

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

青年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6774澳门永利雙一流“社會建設與風險治理”團隊領銜人


  • 代表性成果

1.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Perception, Social Suppor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General Chinese Popul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Risk Management and Healthcare Policy 2021:14 1843–1853.

2.The Combined Impact of Gender and Age on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epression, and Insomnia during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Front. Public Health,(doi: 10.3389/fpubh.2020.620023).

3.《風險社會的新向度:新冠肺炎疫情的理論透視》,《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年第6期

4.《老漂族的城市居留意願和代際觀念》,《中國人口科學》,2020年第1期。

5.《後增長理念與集體再造——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村莊改制的一種操作邏輯》,《社會發展研究》2019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第8期轉載。

6.《勞動力外流對城鄉養老風險的影響 》,《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3期。

7.《戒毒人員隔離矯正的勞動過程與實效研究》,《社會發展研究》,2018第2期。

8.《失重、迷失與失足:流動青年吸毒的一個解釋框架》,《中國青年研究》,2018年第1期。

9.《陪伴、愛情與家庭:青年農民工早婚現象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第6期。

10.《戒毒青年的角色矯正機制研究》,《江漢學術》,2016年第2期。

11.《中國農民工購房選擇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15年第6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5期全文轉摘。

12.《中國青年的收入分配公平感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5年第4期。

13.《農村青少年辍學的社會強化機制及其治理》,《中國青年研究》2015年第8期。

14.《青少年吸毒的社會建構及其治理》,《6774澳门永利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第4期。

15.《複數的雞毛換糖——浙江義烏經驗的商業起點與倫理滲透》,《社會學評論》,2015年第4期。

16.《活力釋放與秩序規制——浙江義烏市場治理經驗研究》,《社會學研究》,2014年第6期。

17.《農民工再生型犯罪的社會因素》,《中國社會科學内部文稿》,2014年第4期。

18.《盆景主義及其超越》,《6774澳门永利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19.《留守經曆與農二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青年研究》,2014年第5期。

20.《農村青少年辍學及其原因》,《人口研究》,2014年第1期。

21.《農民工流動方式與子女社會分化——對中國人口流動制度設計的反思》,《中國人口科學》,2013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12期轉摘。

22.《農民經商與市場分化——浙江義烏經驗的表達》,《社會學研究》,2011年第5期。

23.《替補遷移型城市的數量及其結構性特征》,《中國人口科學》,2008年第4期。

24.《研究技術、研究方式與研究方法——兼論對社會學研究方法的若幹誤解》,《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25.《改革開放30年與青年就業觀念的變遷》,《中國青年研究》,2008年第1期

26.《中國人口性别比:我們知道什麼,還應該知道什麼》,《人口與發展》,2008年第2期

27.《生存理性及其更替:兩代農民工進城心态的轉變》,《福建論壇》,2007年第7期

28.《在中央與地方之間: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操作化——以浙江省為例》,《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

29.《三峽移民遷移滿意度的轉變及其根源》,《人口研究》2007年第1期

30.《流動與留守——從社會化看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選擇》,《青年研究》2007年第1期。

31.《非農化視角下的浙江省農村社會分層》,《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5期

32.《方法的反省:青年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問題》,《青年研究》,2006年第8期

33.《共享的可能?——農民工流入地教育資源供給分析》,《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34.《“僞角色”分析——對行騙者的社會學透視》,《青年研究》2002年第1期。

35.《三峽移民的角色行為障礙》,《社會》,2001年第8期。

36.《青少年吸毒人群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内部文稿》,2016年第1期。

37.《農民工子女的随遷現狀與推進路徑》,《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

38.《農民工的終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

39.《義烏:市場變遷中的分化與整合》,人民出版社,2015年。

40.《戒毒青少年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


  • 承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農民工犯罪研究》(18AZD022)。

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流動人口市民化的風險評估與對策研究》(16BRK030)。

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農村建設與農民工回流的社會學分析》(10CSH015);

4.科技部外專計劃:《長江經濟帶與五大湖區社會治理比較》(G20190017089),科技部項目。

5.科技部外專計劃:《長江經濟帶與五大湖區人口遷移與風險治理比較》(G20210017035),科技部項目。

6.教育部:《公共風險如何精準應對——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社會治理案例》(ZT20211048),教育部教改項目。

7.中國國際扶貧中心,《精準扶貧模式研究》。

8.浙江省哲社規劃項目:《有限理性:建設和諧社會的政府角色——以義烏小商品城發展為例》(07CGSH009YBQ)

9.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研究項目:《留守與流動: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選擇》(2006-2007年度)。

10.新時代背景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的加快機制與仿真測度(2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

11..流動人口市民化的風險評估及對策(2016AE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

12.集體的再造——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共同體原則與實踐 (2015AD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

13.農民工市民化的機會成本與選擇路徑,(2014AB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項目

14.武漢市洪山區文明程度指數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洪山區政府,2014.2015.2016。

15.黃陂區績效管理責任單位服務對象和受益主體評價 ,黃陂區政府,2015、2016、2017、2018、2019.


  • 獲獎與榮譽

1.《農民工的終結——基于社會成本與城鎮化背景的考察》獲得第四屆“中國社會學會年度好書推薦,2018年7月。

2.《農民工流動對其子女教育的影響》系列論文獲得第十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16年12月15日。

3. 2016年獲得6774澳门永利校級“優秀共産黨員”。

4.2014年獲6774澳门永利校級三育人積極分子。

5 2008年度獲得南京大學“世川良一”一等獎學金;2008年11月21日。

6. 2011年度南京大學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個人)。

7.《當代中國農村社會發展研究》,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9.02.12;2/3。

8.《留守與流動:農民工子女的教育選擇》,獲共青團中央優秀課題成果獎,2008年11月。1/1。

9.《非農化視角下的浙江省農村社會分層》,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008.11;獲浙江省社科聯第五屆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2。

10.《非農化與農村社會分層——十個村莊的實證研究》浙江省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006.06.02;2/2。


  • 教學情況

    主講課程:《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指标與發展評估》《人口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論》

 

  • 微信二維碼

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珞喻路1037号 6774澳门永利東七樓6774澳门永利 
郵編:430074 | 電話:027-87543152  傳真:027-87543152
投稿郵箱:hust_soci@163.com
Copyright 版權所有 ◎ 6774永利(澳门)有限公司-Baidu百科

Baidu
sogou